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购买时请注意选择相应的产品名称
探讨了农杆菌介导籼稻遗传转化的主要影响因素
      
  研究系统地探讨了农杆菌介导籼稻遗传转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将广谱抗稻瘟病基因Pi9转入8个籼稻品种(丰源B湘晚籼11号,建立了稳定、高效的农杆菌介导籼稻的转化体系。通过农杆菌介导法。湘晚籼13号,R996527170125H00325H075和粳稻品种日本晴的愈伤组织中,得到转Pi9基因的株系,并对T1代和T2代转基因植株进行了GUSPCR和RT-PCR检测以及T2代植株的稻瘟病抗性鉴定。同时,对3个野生稻中的Pi29位点进行了进化分析。本研究主要结果如下: pc1301-Pi9质粒的鉴定 将大肠杆菌和农杆菌中提取的质粒pc1301-Pi9分别用限制性内切酶SalⅠ和KpnⅠ酶切,电泳分析标明质粒pc1301-Pi9可以在大肠杆菌和农杆菌中稳定遗传。 2高效转化体系的建立和Pi9基因对籼稻的转化研究不同培养基对籼稻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将8个籼稻品种的幼稚种子分别接种子NBN6MSCC和L3培养基上,结果标明,NBN6MSCC和L3这5种培养基诱导籼稻的平均出愈率分别为:81.7%、75.4%、68.0%、58.5%和55.5%。因此,NB培养基最适于诱导籼稻胚性愈伤组织 ABA 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A BA 对某些品种愈伤组织的诱导具改善作用,可减少褐化死亡现愈伤组织的继代分析 比较了L3和NB两种培养基对愈伤组织继代效果,发现L3更适于愈伤组织继代。愈伤组织继代8d15d25d分析标明,愈伤组织宜选择继代15d左右做共培养较好,这时愈伤组织大而嫩黄且生命力强。共培养时间对转化的影响 以1701为受体,共培养时间为1d2d3d4d获得的抗性愈伤率分别为32.6%、68.2%、75.5%和60.0%。因此,共培养时间为3d转化效果最好,获得的抗性愈伤率最高,达75.5%。不同菌液浓度对愈伤组织转化的影响 用OD值为0.51.01.52.0菌液浓度与1701愈伤组织进行共培养,获得的抗性愈伤率分别为64.1%、74.7%、62.1%和51.0%。因此,OD值为1.0菌液浓度更适于籼稻愈伤组织的转化。乙酰丁香酮对转化的影响 共培养中加入200μmolL乙酰丁香酮可获得的较高的抗性愈伤率,为75.3%。菌液、共培养培养基以及同时在菌液和共培养培养基中加入乙酰丁香酮,获得1701抗性愈伤率分别为59.8%、68.3%和75.7%。标明菌液和共培养培养基同时加入乙酰丁香酮,转化效果较好。筛选压力的确定 40mgL潮霉素B浓度适用于籼稻抗性愈伤组织的筛选;20mgL潮霉素B浓度用于生根培养基中幼苗的筛选抗性愈伤组织的筛选情况 愈伤组织经S_40培养基筛选后,日本晴的抗性愈伤率达89.9%。籼稻的抗性愈伤率在69.4%~82.5%之间,其中R996为69.4%,25H003为82.5%。9个品种的转化情况 本研究日本晴的转化率是63.3%,籼稻品种阳性苗的转化率在3.2%~25.9%之间,其中25H075最低为3.2%,R996最高达25.9%。 10不同激素配比对愈伤组织分化率的影响 6-BA 2mgL+KT2mgL+NA A0.5mgL+IA A0.5mgL激素配比适于抗性愈伤组织的分化。GUSPCR和RT-PCR检测及稻瘟病抗性鉴定 对获得的T1代和T2代植株经GUSPCR和RT-PCR检测以及T2代植株的稻瘟病抗性鉴定,标明Pi9基因已整合到受体基因组中,并遗传给子代,子代中稳定表达。 4Pi29位点的进化分析 对3个野生稻中的Pi29位点NBS-LRR基因与Pi2和Pi9位点NBS-LRR基因进行序列比较分析,标明除假基因外的所有这些NBS-LRR基因属于相同的进化树,有共同的祖先,并且大多数NBS-LRR基因都有一个高度保守的内含子。这一研究为稻瘟病抗性基因的进化分析奠定了基础,并为植物中广谱抗性分子机理的说明提供了线索。
上一篇:研究栽培作物与其近缘野生种的遗传关系 下一篇:砂地柏的杀虫作用分离得到活性成分鬼臼毒素



    无法在这个位置找到: xy/left.htm

    

    2013-2019@ 河南寻梦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豫ICP备1704614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