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购买时请注意选择相应的产品名称
谨防误食毒蘑菇中毒事件
      
  本市解放军254医院急诊科主任宋伟有着多年急诊工作经验本市以往发生的毒蘑菇中毒事件并不多,据他解。毒蘑菇主要生长在湿润的地区,可以往本市夏季雨水不多,气候较为干燥,并不适宜毒蘑菇生长,市民有挖野菜吃的习惯,但采摘蘑菇吃较少。不过今年夏季与往年不同,雨水偏多,一些野外地区毒蘑菇大面积生长,预防误食毒蘑菇很有必要。需要注意的蘑菇种类很多,一般人很难分辨哪些有毒或无毒,因此路边的野蘑菇千万不要轻易采摘和食用。
  如果一旦误食。不要不当回事随便吃药,出现了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时。应该尽快就医,因为每种毒物的中毒症状都不一样,采取的对症治疗方法也不同,需要进一步化验才干让有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据报道。餐饮环节毒蘑菇中毒事件时有发生,最近各地频繁曝出食用野生毒蘑菇中毒事件。为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确保公众饮食平安,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今日(8月3日)发布了2012年第2期餐饮服务食品平安预警公告,要求公众预防毒蘑菇中毒。
  陕西省汉中市各县区普遍炎热多雨。其中镇巴、勉县、宁强、南郑等地群众上山采摘,山地林区大量孳生野生蘑菇。因无法识别其是否有毒,7月上旬以来发生了多起食用野生毒蘑菇中毒事件,先后有50多人中毒,并造成7人死亡。
  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专家介绍。国已鉴定的蕈类中,毒蘑菇(毒蕈)指食后可引起中毒的蕈类。目前。可食用蕈近300种,有毒蕈类约100多种;其中含有剧毒可致死的近10种。毒蕈的有毒成分十分复杂,一种毒蕈可以含有几种毒素,而一种毒素又可以存在于多种毒蕈之中。
  毒蘑菇所含毒素为蕈毒素。因其含有毒成分不同。有恶心、剧烈呕吐、腹泻等症状;神经精神型:潜伏期10分钟~2小时,中毒后的症状在临床上可分为五种类型:胃肠型:潜伏期为30分钟~6小时。除胃肠炎症状外,尚有流涎、流泪,严重者可出现幻觉、精神错乱等;三是溶血型:潜伏期为612小时,可出现急性贫血、黄疸、肝脾肿大、血红蛋白尿;四是脏器损害型:潜伏期1024小时,临床上分潜伏期、胃肠期、假愈期、内脏损害期和恢复期。应特别注意假愈期,此时病人无任何症状,但毒素正向肝肾内脏侵犯,病情恶化较快,可导致死亡;五是光过敏性皮炎型:潜伏期约24小时,与光接触部位皮肤肿胀,指尖剧痛、指甲根部出血,嘴唇肿胀外翻。
  专家介绍。主要从它形态、气味和颜色上来区分。毒蘑菇一般在顶上有凸起的疙瘩肉瘤,识别蘑菇是否有毒。柄上有环状物(脚苞)根上有环状托,有苦、辣、酸、麻及其他恶味,色彩鲜艳,采后易变色,多数柔软,浆汁多并浑浊像牛奶。毒蘑菇一般生长在湿润的地方,能使米饭、大蒜、银器变黑。无毒的蘑菇一般生长在矮草丛中或松林地下,盖是扁或圆的肉厚而嫩,颜色多为黄、白或古铜色,掰开后浆汁清亮如水,不变色,味道清香。
  惟一准确可靠的方法有时甚至需要借助显微镜等工具才干准确区分,就是专业人员根据蘑菇形态特征的分类进行鉴定。普通市民一般难以识别。各种“经验”和“土法”都不可靠,这也是目前造成误食中毒的主要原因,最好的方法就是绝对不吃路边采摘的野蘑菇。
  专家说。有三大措施:一是餐饮单位要加强原料检查,对于毒蘑菇中毒的预防。防止推销和食用野生蘑菇。由于蕈毒素不能通过烹调、加工破坏,许多毒素还无法检测,有毒和无毒蘑菇难以区分,目前有效的预防措施是防止食用野生蘑菇。二是消费者不要采摘野蘑菇。对市场上出售的野蘑菇,也不能放松警惕,尤其是不要推销、制作和食用没吃过或不认识的野蘑菇。
  加大宣传力度。夏季是毒蘑菇生长旺季。监管部门要对有采摘习惯的农村地区加大宣传教育的力度。也是毒蘑菇中毒的高发季节。目前。应尽早采用催吐、洗胃、导泻、灌肠等方法,对毒蘑菇中毒尚无特效疗法。一旦误食。迅速排除毒素。同时,催吐后应尽快到医院接受治疗。
上一篇:祛斑类化妆品引起的不良反应最为突出 下一篇:活性乳酸菌的含量是判定酸奶质量的关键



    无法在这个位置找到: xy/left.htm

    

    2013-2019@ 河南寻梦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豫ICP备17046142号-2